•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妇幼保健>妇幼科普
  • 产后进补的“最佳时机”——产后4周内,科学进“补”

    日期:2024-01-29 来源:​临床营养科
    分享:
         
      坐月子是我国孕妇产后的一种特有的传统,在产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休养,以促进身体的康复,俗称坐月子月子期,在医学上称之为产褥期。胎儿自母体娩出后,孕妇在产后除乳腺外各个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一般需68 周。在这期间催生出许多坐月子相关膳食习俗,具有社会学内涵的民俗化生活准则。

     

    一、为什么要重视“月子期”营养?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补偿妊娠和分娩时的消耗。

    2. 促进母体进行组织修复和体内各器官尽快恢复到未孕状态。

    3.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产褥期的各种并发症。

    4. 提供乳汁分泌所需营养素。

     

    膳食应遵循《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2022版)》的关键推荐,走出月子膳食误区

    《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核心推荐

    ※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坚持整个哺乳期营养均衡。

    ※适量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合理补充维生素D

    ※家庭支持,愉悦心情,充足睡眠,坚持母乳喂养。

    ※增加身体活动,促进产后恢复健康体重。


    如何才能科学的让分娩后的产妇及需母乳喂养的产妇尽快获得充足的营养呢?在此期间“月子”营养分段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月子”营养如何分段补充?

    1.产后第一周:清补

    在产后第12天应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在这一个阶段产妇的身体较为虚弱,尤其是剖腹产术后的产妇, 合理补充营养和平衡的膳食还可促进和加速创口的修复和机体的恢复。

    正常分娩后,产妇第一餐可进食适量、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分娩的最初几天,有些新妈妈感觉比较疲乏或觉肠胃功能差,可选择清淡、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粥、馄饨、蒸蛋等。再逐步过渡到正常膳食。

    剖腹产的产妇,饮食一般给予流食,需注意忌用牛奶、豆浆及含大量蔗糖等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待肛门排气后再恢复正常饮食。对于全麻或复杂的剖腹产术后的产妇饮食需遵医嘱。以容易消化、细软温热的食物为主,以开胃而不是滋补为主。

    推荐的食物:姜糖水、鸡蛋、猪肝、小米、麻油。清淡菜品肉片、肉末、瘦牛肉、鱼肉、鸡肉等配上时蔬。口味清爽,营养均衡。

     

    2.产后第二周:清补 + 催乳

    以清补为主,主要是补气、养生、修复,同时催乳是很重要的。

    饮食重点:这一阶段盆腔和子宫逐步恢复,恶露排出已从多到少。经过一周的精心调理,胃口应该明显好转。清补可以调理气血,多吃补血食物和补充维生素。

    推荐的食物:胡萝卜、菠菜、金针菜。

     

    3. 产后第三周:温补为主

    这时恶露已排尽,是补气血的最佳时机。

    饮食重点:这一阶段新妈妈进入调节进补期,膳食应以均衡、多样、充足为重点,但不要过量,应有充足的蛋白质和足够的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主副食合理配比、粗细粮搭配,还要有一定的运动量,以保持合适的体重。

    推荐食物:乌鸡大豆制品如豆腐、豆浆坚果如杏仁、花生、核桃、芝麻等。

     

    4. 产后第四周:以消化为主

    在这一阶段产后妈妈需增进食欲,刺激肠道蠕动。避免产生消化不良,如胀气、便秘等。

    推荐食物:黄豆芽莲藕食用菌等,助消化菜品如清炒蔬菜、蔬菜汤、新鲜果汁、温性水果宜多吃一些,如:苹果、草莓、樱桃等。

             

    三、产褥期的饮食原则

    1.增加餐次

    产后所需营养并不比怀孕期间少,但产后肠功能减弱,蠕动减慢,如一次进食过多过饱,会增加胃肠负担,从而减弱胃肠功能。采用少食多餐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肠负担。

    2. 干稀搭配

    乳汁中含有大量水分,所以乳母需要补充大量水分,便于乳汁分泌。应多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因为食物的汤汁既有营养,又有开胃增进食欲的功效,除喝汤外还可饮用果汁、牛奶等。

    3. 荤素搭配,粗细搭配

    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种类及数量不同荤食过量,不利消化,即所谓的肥厚滞胃。某些素食除含有肉食类食物不具有或者少有的营养素外,一般多有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产后便秘。

    4. 清淡适宜

    月子里的饮食应清淡适宜,调味料如葱、姜、大蒜、花椒、辣椒等应少于一般人的量,食盐也以少放为宜。

     

    遵守产褥期的饮食原则,科学分段安排好月子饮食,充分保障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及膳食纤维等各种营养素均衡摄入,才能保障乳汁的质与量,同时确保母婴健康。